100年11月份  第586期之五 不開放寸步難行在夏威夷熱鬧舉行的APEC領袖峰會,聚焦於「泛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由於美國總統歐巴馬大力鼓吹,而日本也正式加入此一談判,中國乃至韓國、俄羅斯等都可能受邀參與談判,這一個將太平洋兩岸經濟強國一網打盡,可能涵蓋全球1/3產值的超大自由貿易區,甚至可超越歐盟、睥睨全世界。 台灣既是APEC的成員,而TPP也允許以APEC成員身分加入,則對我們這個無緣參與任何重要自由貿易區的貿易大國而言,真是一個一棒就擊出全壘打的黃金機會。因而在馬總統的「黃金十年」規劃中,加入TPP正是要在10年之內達成的目標。 文.馬凱 ![]() 但向來好夢最難圓。由於美國顯然欲藉TPP將其勢力深入亞洲地區,以免中國獨大;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國勢必竭力杯葛,於是胡錦濤不僅態度冷淡,而且刻意強調將優先推動東協加3(中日韓),構建東亞自由貿易區。台灣能否加入TPP,中國當然居於關鍵地位,因而我們的美夢,恐怕前途多乖。 不過,即使沒有他人從中作梗,台灣要加入TPP的機會也十分渺茫。且不論TPP規模如此巨大、地位如此重要,在規劃之初,即決定成為最高規格的自由貿易區,95%以上的商品與勞務都要互免關稅。 去年ECFA簽署之後,馬總統即矢言,藉此搬開了對岸百般阻撓的絆腳石,台灣將會積極尋求加入自由貿易區。然而匆匆已過了一年,卻一事無成。早已傳出與新加坡的經濟合作協議已進入正式協商階段,與紐西蘭也正積極磋商,迄今仍原地踏步,毫無進展。 細究其緣故,赫然發現,對於新加坡這個幾無農業的港口國家,以及身處南半球,與我們氣候條件恰呈相反的紐西蘭,都卡在農業部門堅持保護、不願開放的障礙上。 如果連這樣的農業我們都視若洪水猛獸,則包含全球1/3產值的TPP,其中又多是如美、日、中等農業大國,我們豈有任何可能承諾開放95%的產品? 然而台灣這個貿易大國久矣被國際市場孤立,飽受不平等待遇,近來對岸出口部門萎縮,阻斷我上中游產業出路,勁敵南韓又先後加入東協、歐盟及美國自由貿易區,將我主要市場全部攫奪。 台灣如果還不及時省悟,猶強為保護產值不及2%的農業,將經濟命脈扼殺,覆巢之下無完卵,到時候農業豈可獨全? ※理財周刊586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報導>汽車領頭 東陽、必翔後市看俏 ◎全球理財觀>歐債跳脫經濟 已成政治議題 ◎每周發燒基金>新興市場內需強 經濟展望佳 ◎中國錢線>趙相賓:金價仍有上升空間 ◎特別企畫>施密特:Google致力將雲端落實於生活 ◎產業櫥窗>中國搶當未來品牌電視霸主 ◎企業特寫>駿億電子更名總太地產 今年首度虧轉盈 ◎本周關鍵強股>護指數 觸控面板、IC設計為強股 ◎原物料市場>咖啡交易的大好時機 ◎能量論台股>台股展開C波上漲 挑戰8千點 ◎贏家祕笈>季月線守穩 11月挑戰高點不是夢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86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