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不僅是一種記憶載體,更為表達內在情感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它反映了生活,同時也帶動了生活。
因而催生了各世代的本土音樂家與文學家;以歌、以詩來譜寫台灣人的心聲;敘說著不同時代的社會背景與文化;使得台灣音樂歷經了百年風華;傳唱至今、歷久彌新。
安可歌詩協奏曲,誠摯地邀請各界新知舊雨,同饗並延續,台灣經典歌詩淳厚的本土內蘊之旅 ......
※ 本節目共分為以下兩單元~
單元一:古今協奏 ( 以傳統或創意的演奏及傳唱形式,交互地介紹台灣歌詩之美 )
單元二:安 可 曲 ( 開放國內外熱情聽眾們點播或提問 )
112年11月27日節目
熱 播 主 題:台灣歌謠發展歷程交享篇【一】~ 序 曲(歌詩、歌謠、民謠)
台灣歌詩歷經百年風華,無論是歷時性世代傳承,抑或共時性空間位移,傳唱至今歷久彌新。我們將持續以經緯交錯且系統性彙整各世代時空交替下的台灣歌詩饗宴,今日先重溫台灣民謠、歌謠、歌詩意涵與文學歌詩風采展開序幕。
★交 享 悅 ~
(一)首次登場:平安歌詩小劇場(郭霓老師、WE重奏等)
(二)文學歌詩:向陽教授吟誦&石青如老師譜曲
(三)森形序曲/張正傑教授
(四)背景樂:青春嶺、六月茉莉、五更鼓
(五)片尾曲:天黑黑/灣聲樂團
112年11月20日節目
熱播主題:《台語十四行歌——人生七章》合唱專輯榮獲今年傳藝金曲三大獎項
從前年至今年節目中力推旅日陳維斌老師作品,今帶大家再次重溫去年我們參與的國家音樂廳最精彩新創台語歌謠音樂饗宴曲目,並搶先分享其中委由作曲家余忠元在語韻與傳統歌樂聲腔鮮活動感、幽微音色變化中匯聚豐富歌唱性與色彩感,以全新創作聯篇套曲《人生七章》為軸,將陳老師詞意「生、路、厝、病、愛、老、死」七面向詮釋「愛」,所呈現傳承臺文詩歌合唱藝術美的經典歌謠創作新專輯呦!
★★ 特別推薦今年度最受矚目台語創作歌謠專輯:《台語十四行歌——人生七章》 ★★
讓大家久候了!倍受各界矚目的" 人 生 七 章 " 音樂專輯,先是入圍第34屆傳藝金曲獎五項大獎,最終榮獲最佳作詞、最佳作曲、最佳演唱三大獎項,成為今年度傳藝金曲獎最閃亮傑出的作品,限量預購期已過,還想珍藏的熱情樂迷們,請盡速至國家音樂廳內全方位書店,抑或「典歌詩音樂坊」網站購買,便可如願囉!
112年11月13日節目
熱點熱播主題:純淨溫馨感恩童謠篇2.0 (應眾多聽友們熱點)
童年恰似根植心田的一幅幅純美畫卷;又如一首首妙美的歌詩。而童謠(囝仔歌)曲色旋律,詞意簡潔、明白如話、質樸真摯;童趣化為詩趣、相映成趣。自古以來,每個民族幾乎都有屬於自己的童謠,琅琅上口中傳唱時代的記憶與容顏;特別的是兒童詩歌,總能在歡聲頌讚、口唱心和中展現喜樂笑顏,使我們更想回歸孩童般純真無邪心境......
單元一:古今協奏 (不同時代的經典敘事抒情類溫馨童謠)
1.童年/台大合唱團 2.東方天使之音系列/風潮唱片 3.我的家/心靈的遊牧民族創作詩歌等經典童謠
單元二:安可曲(療癒囝仔歌、兒童詩歌)點仔膠、炒米香/台大合唱團 TJC鳳山、八斗幼稚班聚會歌散會歌
★ 交 享 悅 ~
(一)、熱播心靈關懷專線:台灣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趙四海理事長分享情緒支持專線
(二)、開場:伊是咱的寶貝/菁英藝術家三重奏
(三)、 片尾曲:1.知足/復興小學合唱團於【維也納音樂會】 2.聖城/Johann Strauss Orchestra
(四)、背景樂:1.莫札特:降B大調小提琴奏鳴曲K.454/曾宇謙 2.客語數字/謝宇威 3.Encore家族彈唱
112年11月06日節目
☆熱播主題:台灣歌詩中勵志療癒篇
古今詩人面對愁緒時舒壓轉念大致可分為三大向度:珍惜當下、詩樂笑談、寄情山水。然而台灣歌詩歷經百年風華,樂音琅琅吟唱,時而歡容、時而愁悵!安可依不同階段需求,將其中較療癒激勵篇歸納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 "動人的 " (歌詞較正面歡樂;節奏輕快;抑或較有活力的) 第二類 "感人的 " (溫馨、親切感的)
第三類 "唸人的 " (追念人事物或吶喊中,釋放負面情緒的歌詩) 第四類 "勵人的 " (激勵、鼓舞人心歌詩)
★ 交 享 悅 ~
1.療癒音樂家分享:創意紓壓音樂家張正傑教授、金曲古典療癒鋼琴家范姜毅教授、維若妮卡創作台灣古典紓壓精品
、黃輔棠教授台灣狂想曲、紓壓美聲詩樂方老師、奧斯卡華人配樂Shang Quan編奏原民療癒詩歌
2.其他合唱或流行歌:由國內最知名合唱團體或名歌手等分享
3.熱播關懷專線:台灣葡萄園社會關懷協會趙四海理事長分享
4.主要背景樂:1.最偉大的作品/Jason Piano 2.生命泉詩歌II /TJC 西區和撒那詩班
5.安可曲:由安可名人聊天室顧問白省三董事長推薦,當年羅大佑先生為公益募款所作"明天會更好"
112年10月30日節目
☆熱點熱播:永續傳頌中台灣歌謠瑰寶~原住民天籟之聲
台灣原住民音樂形式豐富,其中歌謠主要是表達內在情感、抒發思念和寄語。深具文化記憶的古調與創作仍代代流傳吟唱中,各界也以多元形式持續復振並推廣,不僅探尋文化歷史脈絡、淬煉堅毅生命力,更成了台灣歌謠瑰寶!
※交 享 悅~
(一)聽友們安可曲:泰雅&阿美創作詩歌、布農族、賽德克族、排灣古頌歌、平埔採蕨貓歌、新世紀文化藝術團
(二)片尾曲:1.阿美古調今唱日出東方/鄭恩惠編曲/林洹月旁白 2.泰雅創作詩歌主的恩/宜蘭縣TJC南澳詩班戶外合唱
(三)背景樂:1.我們都是一家人/灣聲樂團 2.阿里山之歌/Jimmy Lin&北市國3.戰鼓傳奇/新世紀文化藝術
(四)主要資料來源:文化部
(五)歌樂:
1.原民音樂人分享器樂&古調:鄒族狩獵歌、馬蘭複音、泰雅口簧琴、布農弓琴、魯凱雙鼻笛、邵族樂杵、阿美腰鈴舞
2.台灣好原曲虛詞名曲/盧靜子、卑南情歌/林秀英、泰雅歡樂歌/4嘉興國小義興分校
112年10月23日節目
☆熱播主題:日本統治時期流傳至今的熱點歌謠
日本統治時期臺灣已有不少文人蒐集歌謠於史冊,臺灣詩人林幼春:「擊缽吟不是詩,粗夫俗子所唱的歌謠多是詩。」1932年為宣傳來臺放映的上海電影,臺灣第一首土產流行歌曲〈桃花泣血記〉正式問世且創佳績,之後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始聘台灣專屬作詞家,進一步推展頗具商機的臺語流行歌謠。然而1937年日本展開侵華戰爭,軍歌揚升、臺歌失聲。1941年初「皇民化運動」下,竟將哀怨的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曲調改為激昂悲壯的日本進行曲。回望日本統治時代與歌仔戲同為民間娛樂兩大主流的臺語創作歌謠,乃漢文受制的環境中,被視以「臺灣新文學」詩歌為詞所譜心曲,傳唱民族之聲,雖短暫流行卻久蟄人心!(參考莊永明老師文)
★交享悅:
一、倒敘小劇場:1.一隻鳥仔哮救救 /OS海伯 /主唱劉福助 2.歌謠風華預告片/公視
二、首次分享聲樂演唱或古典編奏之曲目:1.四季紅/李郁茹、薛映東 2.青春嶺/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3.白牡丹/獨唱 陳盈伶
112年10月16日節目
☆熱點主題:跨世代客語歌謠詩韻精選篇
分享傳統客家歌謠以及謝宇威大哥等客語作曲家結合古今中外音樂元素;保有客家歌樂傳統曲腔詩韻外更增添了斑斕色彩;並傳承且延展了時代意涵之不同風格客語歌詩。
單元一:古今協奏 (傳統客家山歌三大調示範與區別,以及閩客同歌等精彩片段整合)
重溫去年至今所推出有關客家歌謠之精華片段,例如客家山歌與採茶戲的常見曲調;示範傳統客家山歌三大調;族群融合中閩客同歌等熱點客家歌謠。
單元二:安 可 曲 (客語歌詩中激勵篇 )
1.《愛好好的》/ iColor愛客樂 2.蕭邦離別曲改編勵志歌/謝宇威大哥 3.《客家本色》/陳雲紅老師指揮台北市教師合唱團
★ 交 享 悅
(一)開場序曲:被稱?“驚天地而泣鬼神”的絕麗之作,也曾被譽?“七絕第一”的“下江陵 ”吟唱,選自謝宇威大哥所譜客語創作詩曲集。
(二)精選片尾曲:天空落水/國藝會補助成果「音樂遊台灣」: 繆斯三重奏
(三)版本交互引用:花樹下 (謝宇威吟詠+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 & 福爾摩沙合唱團兩精選版本)
112年10月09日節目
熱點主題: 跨世代古今協奏台灣歌詩行旅中向古典大師致敬篇
許多和音樂相關聯的文本來自於古今文學,雋永的詩與深情的曲,透過音樂與文學對話;穿梭歷史、古今貫通、東西融合、文明互鑒;疊加上藝術通感等多層次音樂語彙;試圖開展現代視閾和文化樂享新視界;乃音樂藝文界的大工程!
然而我們安可系列音樂節目,從前年星光交享篇以古今相呼應的樂曲對話為主軸,導入古典與跨界音樂之交流與迴響,期願聽眾與名家名曲間零距離,深獲好評。今再度應廣大樂迷聽眾們要求,溫故知新持續推出台灣當代流行或文學藝術創作曲,向古典樂大師致敬之古今曲風對話特輯,敬邀新知舊雨們共享之!
★ 交 享 悅 ~
( 一 )、 背景樂:1.《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 No. 5》/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2.《蓋西文 – 藍色狂想曲》/范姜毅老師
3.《Beethoven Symphony No 9 》/ The Berlin Celebration Concert 4.舒伯特小夜曲/帕爾曼
5.《Mozart: Piano concerto n. No. 21 in C major, K.467 》/Pollini-Muti 6.白牡丹/女高音陳盈伶 鋼琴張萬苓
( 二 )、 片尾曲:1.教堂鐘聲/Veronica Yen 2.白牡丹/鋼琴卡波娃 長笛劉士誠 3.白牡丹/菁英藝術家三重奏
112年10月02日節目
☆熱播主題:跨世代串聯各地的創作或改編歌謠
繼去年與今春以來分享了許多地區所流傳的代表性傳統民謠與當代文學藝術歌詩後,今日主要由各地優質創作者提供的串連基隆、新北、桃竹苗、中投、雲嘉南、高雄等地未分享過之代表性創作或改編歌謠。
一首首書寫在歲月痕跡裡的台灣歌詩,無論是古今對應或是童謠美憶等城鄉之旅人文風景歌謠,再再吟唱出當地人對所居之處人事物的感念與情懷。在台灣這片土地上所孕育出來跨世代傳唱的百年歌謠,都是台灣人心目中的珍寶;而創作新曲也如同片尾曲:"未開的花需要你我的關心,乎伊一片生長的土地,手牽手心連心、咱站作伙、伊是咱的寶貝"。
★ 交 享 悅 ~
(一)、各地創作&改編歌謠~雨港素描、港都夜雨、望你早歸、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你有閒嗎、恬恬想、台中市歌、南投調、濁水溪溪水濁、敢會想起一個所在、安平追想曲、美麗時代
(二)、開場:遊臺灣片段 片尾曲:伊是咱的寶貝
(三)、背景樂:首次分享~炒米香、台灣音樂家創作鄉愁系列鋼琴小品遙遠的地方、春風歌聲、淡水暮色、當無閒、轉屋下
112年09月25日節目
☆熱點主題:月 之 歌 (古今中外最受歡迎之「月」意象歌詩初探)
詩人常對花解語、對月寄情;並慣以四時流轉間蘊涵著音樂性和節奏美的歌詩寄託感懷與祝願,因而“明月”已然成了詩人精神的載體。
月到中秋分外明,今日提前以跨世代、跨國、跨界之 " 月 亮 " 相關歌樂,邀請熱誠的樂迷佳友們同遊月光詩樂之旅!
一、開場序曲 :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第一樂章/Georgii Cherkin
二、片 尾 曲 :
1.《月亮代表我的心》鋼琴獨奏
2.古典樂中最著名有關月亮的詠嘆調:選自德弗札克《露莎卡》歌劇第一幕《月之頌Song to the Moon》
三、橋 樂 : 《 二 泉 映 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