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第1篇 / 共76篇 下一篇(2)  最後一篇

105年05月份  第818期之三

新女力崛起!余宛如談新創企業為何活不下去?

聯合採訪.姜統掌、林宗憲、劉姵呈 文.劉姵呈

  「余宛如」三個字對政治人物來說很陌生,她開玩笑的說,連質詢時行政院長張善政都不知道她的名字。然而,余宛如說她不是政治小白兔,她畢業就擔任國會助理,且原為綠黨黨員。甚至在創業圈,大家對她的名字應該不陌生,她是「生態綠」的創辦人。

  余宛如耕耘公平貿易、土地議題多年,也因為是女性創業家,時常受邀到大小企業、學校團體演講。余宛如說,她能名列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是以創業與社會企業身分加入。

  

創業不是失業的解放 胡蘿蔔誘因在哪?

  政府拚命鼓勵台灣年輕人創業,解決失業問題,但台灣的新創企業卻常撐不到五年就宣告陣亡,造成台灣企業和人口一樣逐漸老化。余宛如又氣又笑地說:「我國創新至高榮譽之總統創新獎居然還頒給台積電,創新獎請資深企業大老領獎,新創企業的胡蘿蔔在哪裡?」

  過去,當台灣人鋪天蓋地瘋創業,自以為政府提供了很多創業諮詢管道,然而,舉凡在校園設立育成中心、創業小聚以及行政院成立的創新創業政策會報,都無法解決創業最重要的核心問題:「資金」與「管道」。

  

台灣之光為何到了海外才發光? 政府攬才瞎忙

  余宛如直指,台灣新創法規僵化,難怪中國大陸、日本、新加坡都來台灣搶人才,不惜花大把銀子將「整個團隊請過去」。其實年輕人不是喜歡「小確幸」,他們只是沒見過「大世界」。她說,很多台灣人才走不出去,就應該讓國際人才進來,有限制開放外國人投資創業門檻,也增加當地人就業機會。余宛如表示,讓外國白領人才進入,而不是只輸入「外國藍領人才(從事勞動工作的雇員)」。

  不僅台灣人才留不住,在國際攬才方面,經濟部編了近三十六億的預算,卻在擺爛。余宛如分享,日前法國藍帶廚師來台廚藝教學,最後是以會商機制,終於成功通過。但是這個會商機制卻是外籍人才鮮少知道的。余宛如滑開網頁指,「連看檔案名稱都不知道是什麼火星文,更別說知道可以用會商機制為自己爭取工作機會,最後只好離開。」

  

企業社會責任辦法 毫無法源依據

  金管會擬訂的企業社會責任辦法,因為無法源依據,再者,也無紅蘿蔔與棒子,余宛如說,企業社會責任都只淪為公關操作,白皮書只是用來應付金管會。余宛如表示,她將會同步修正《公司法》、《證券交易法》、《政府採購法》、《勞工保險條例》、《勞工退休基金條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條例》及《郵政儲金匯兌法》等七部法,並特別在《公司法》中針對食品、化學、金融業建立企業社會責任專章。

  她建議審計部,企業關鍵績效指標(KPI)應重質不重量,應該用能發展土地能量、能解決社會問題、投入新創產業三方向為衡量標準。

  余宛如認為要給新創企業「Try的空間」,她舉例像是金管會介入鄉民貸,搞得最後只有銀行能做,法規趕不上國際,只會限制。另外,她也提到資策會應扮演的是幕僚角色,不應與人民搶標案,甚至建議轉型成平台功能。

  

行政機關勿與人民搶生意 放寬投資創業機會

  過去政府不願意承擔投入新創產業風險,導致永遠就只有少數個案能夠成功。余宛如表示,台灣社會需要的是一個透明公開的對話,她期待新政府幫助新創產業尋找商機,立足國際,留住台灣人才。

※理財周刊81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研究產業勤練功 口袋名單等時機

◎理財我最大>房產投資最佳顧問 高銘頂自許:永遠以客戶利益為優先

◎洪寶山發行人語>善用科技

◎房地產會客室>善用餘(空)屋可加速解決居住需求

◎莊世金會計師談理財>健保卡嘛ㄟ通!報稅季五大要點看過來

◎專訪立法委員余宛如>新女力崛起!余宛如談新創企業為何活不下去?

◎90業務LINE>經營名為自己的公司 業務菜鳥網路行銷術

◎金融櫥窗>銀髮浪潮襲來 五招擺脫「下流」生活

◎產業追蹤>鋼價猛漲 上游受惠下游無感

◎健康你我他>健康減重so easy─益生菌減肥法

◎兩岸互聯網>GMV三兆人民幣的阿里巴巴或將撬動世界?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818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1篇 / 共76篇下一篇(2)  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