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104年03月份  第761期之五

中國爭霸權 台灣豈能缺席?

文.洪寶山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喊出「一帶一路」,分別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路上從西安出發,沿河西走廊,經中亞、西亞進入歐洲;海上則是從麻六甲到緬甸、孟加拉、斯里蘭卡,再經東非進入地中海,北達歐洲。這跨洲、跨國的經濟帶,在在顯示了中國的經濟雄心。

  而在一帶一路背後支持的財經戰略,就是「亞洲基礎建設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是習近平2013年與印尼總統尤多約諾會談時提出的,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在內的二十一國,於2014年十月在北京簽約成立,總部設在北京。中國想的就是,亞投行可以提供沿線國家基礎建設資金外,更利用大陸資金實力支持「一帶一路」的建設。

  歐洲的英國表態加入後,法國、德國與義大利也相繼宣布計畫加入,可以說是對美國霸權的直接挑戰。

  亞投行的成立,也可以說是中國爭取在貨幣領域的國際話語權,藉此擴大國際影響力。

  在中國經濟面臨產能過剩、經濟成長面臨趨緩的疑慮下,一帶一路的確找到了出路,一來可以消化產能,延續經濟力,再者可以拓展市場,擴大經濟版圖,並以雄厚的外匯存底做基礎,在國際貨幣上與美元爭霸。中國的政治經濟布局招招都是戰略,令美國難以招架。

  不過,不同於中國經濟起飛期,台商隨之伴舞的情況,這一帶一路卻不繞經台灣海峽,在中國挾著一帶一路帶來的商機中,台商有被邊緣化的危機,而台灣能否加入亞投行,目前也是未知數。在這一場贏家的布局中,台灣卻可能無一席之地,對廣大的台商來說,該何去何從?

  兩岸存在著政治凌駕經濟的問題,很多事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只能在曖昧的情況下進行;加上中國經濟起飛後,台商不論在資金、技術扮演的角色越來越被弱化,原先享有的人口紅利及各種投資優惠也一一被取消,逐低成本而居的台商,在全球經貿版圖越來越小。

  面對這樣的困境,如果政府無能,台商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理財周刊76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超級籌碼戰 萬點近關情怯?輕鬆飛越?

◎發行人語>中國爭霸權 台灣豈能缺席?

◎房地產會客室>東南亞國家房屋交易稅面面觀

◎海外房產投資>柬埔寨利基多

◎理財我最大>驚!蚯蚓竟能有益心血管保健

◎企業巡禮>F-貿聯不只是特斯拉概念股

◎新股報導>食品業隱形冠軍 連四年賺一個股本

◎保險指南>失能老人照護支出七年破二百萬元

◎基金風向球>亞投行熱緣起中國「一帶一路」

◎高志銘台股棋手>34xx母以子貴 發揮1+1>2效益

◎洪一均橫掃千軍>迎旺季 36xx單月獲利可望創高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761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43)第44篇 / 共48篇下一篇(45)  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