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年04月份  第711期之四 復甦難路根據報導,IMF(國際貨幣基金)最新出具的資料,預估南韓今年經濟成長率為3.7%,跟去年十月的預測值相同;而新加坡上調到3.6%;香港則是較前次預測的4.4%,遭調降到3.7%。 文.洪寶山 ![]() 台灣呢?IMF對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從去年十月的3.8%調降到3.1%,不但遠低於全球經濟成長率的3.6%,在亞洲四小龍中也再度墊底。不是別人退步了,而是因為我們逐漸跟不上成長的腳步。 貿易自由化是台灣必走之路,但這次的服貿爭議,反服貿者被指責為逢中必反,但如果我們把中國的因素去除,站在台灣,看看台灣,我們會看到什麼?最近有一本書:《與中國無關》,作者系統地分析了台灣的國家承載力、國民的心理問題、觀念誤區,以及體制上的困境,在作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台灣所擁有的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質:平民精神。 這也就是打造台灣經濟奇蹟的拚命精神,台灣人肯拚、肯做,工時長度在全世界也是數一數二,卻在整體環境也就是全球化的情況下,整個成長情況被扭轉。 我小時候老人家都會說:你要是肯做,不怕沒田可以犁。也就是說,你肯當牛,一定就有工作可以做。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即使你肯做也未必有田可以讓你耕作。 不過當年日本也是面臨這樣的情況,為追求更低的成本,到海外設廠,造成失業率攀高,緊接著就是消費不振、經濟衰退,至此陷入失落的十多年。過去我們曾是全球化的受惠者,但隨著物換星移,現在步日本後塵,成了受害者。 為什麼美國歐巴馬總統要喊出製造業回流?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就業人口,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但,實際成效有限,因為資本密集的產業,就是逐低廉成本而居。 ※理財周刊711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主文>台股上萬點 全民大和解 ◎洪寶山發行人語>復甦難路 ◎特別企畫>未來電動車 加水就能跑? ◎財金觀察>學運退潮結難解 ◎台股棋手高志銘>資金轉向高價股 樂陞、樺漢具「漲」相 ◎保險指南>留意4需求、2風險 搶賺人民幣升值潮 ◎周選擇權>四月十四日收盤前 買價平買權與賣權 ◎台股捷報>艾華、友信強者恆強 ◎產業追蹤>五巨頭大談電子業新希望在生技 ◎國會天地>服貿講堂 金融篇 開放 真是硬道理? ◎理善大家來>聰明理家新選擇 收養親子愛無限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711 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