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第一篇  上一篇(3) 第4篇 / 共25篇 下一篇(5)  最後一篇

102年06月份  第667期之四

適才適用

最近很多主管反映人才難尋,尤其是在業務人力的部分,更是難以補齊。


文.洪寶山

  大家都很懷疑,失業率不是居高不下嗎?為什麼徵才活動如此的困難?主因在求職者若仍抱持「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態度,那麼在這個景氣衰退的環境中,是很難找到理想工作的。

  今年初公司聘用了一批財經系的實習生,其中不乏表現優異者。經詢問未來是否願意投入金融業工作,得到的回答卻是:「畢業後要進餐飲業。」進一步追問才知財經文憑是念給父母看的,自己真正想走的是餐飲業。其實我也懷疑,這些孩子是真正認識餐飲業而選擇投入,還是因為社會風潮帶動,讓他們一窩蜂想進入。

  當然,台灣服務業需要更多的人才投入讓該產業更具國際觀、更有競爭力,但以政府的角度來看,培養多元的人才也是當務之急。

  伯樂要找千里馬,千里馬也要找伯樂。我始終相信只有人才能找到人才,如果主管本身是一個人才,就能發揮物以類聚的效果,吸引到人才一起工作。但這也必須主管本身有容人之量,能接納不同於自己觀念、想法的人才加入。當一個團隊中的同質性太高,是很難產生加乘效果的。

  公司有經營理念,所有同仁都必須具有向心力,認同公司的理念,但在做事的想法跟觀念上,我歡迎大家提出不同的意見一起激盪,而不是附和老闆的想法,只有質疑才會去思考,思考過後才有機會創新。只知一味迎合老闆心意做事的人,不是我要委以重任的人,這樣的員工也很難出人頭地。

  我信任的不是「專業」,而是「人」;就算這個人不夠專業,他也會幫我找到專業的人來幫忙。領導者要像數學家,「加」對的人上車,也就是找到對的人才;「減」掉不適任人才,要勇於汰弱留強;「乘」用授權增加員工自信,效益自會加倍;「除」把榮耀分給員工,讓員工將工作當事業一樣經營。就這四招,簡單的加減乘除,就能做好人才管理的選用育晉留。

※理財周刊667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谷底翻身 重返淨值

◎名人理財>財經作家王伯達布局美股 獲利7成

◎產業追蹤>電腦展大商機 聯發科全吃

◎新股報導>智捷六月掛牌上櫃 五年營收朝八十億挺進

◎房市觀察>台北市房價逐漸朝香港化之發展趨勢

◎林建甫專欄>慎防反避稅條款賠了夫人又折兵

◎權證精選>短線整理修正 聚焦第二季轉機股

◎股市中原>被忽略的營建潛力股

◎未上市股報導>老董吸引陸二千加盟主 規劃進資本市場

◎保險指南>醫療險、癌症險 保障有重複到嗎?

◎理財我最大>環球遊學走透透 李料珍從教育投資談起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667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3)第4篇 / 共25篇下一篇(5)  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