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100年09月份  第578期之四

11年的風景

聽到前副總統呂秀蓮創辦《玉山週報》兩年多來,因不堪虧損而暫停出刊,心有所感,媒體經營確實不易,既要付出心力,更要付出財力。尤其在網路化之後,面對的環境更是惡劣,時常聽見同業收攤的消息,令人不勝唏噓。


文.洪寶山

媒體經營不易,想要永續經營,一定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潮流。因此,《理財周刊》除了發行平面雜誌之外,更朝向多元化發展。在今年,推動了網站的全面改版,以及行動理周的實踐,不管你是用PC、筆電、iPad,或是其他的平板電腦,以及智慧型手機,都可以看到《理財周刊》,我們突破了閱讀的疆界,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閱讀理周,了解最新投資趨勢。閱讀的載具改變了,閱讀的方式也隨之改變,緊接著是閱讀習慣的改變,這些改變,都是我們要掌握的方向與趨勢。知識是最有價值的食糧,不管閱讀型態怎麼變,閱讀終究有其存在的價值。

因此,只要有人閱讀,《理財周刊》的服務就不會中斷。

11年了,這11年來我們見證了經濟的繁榮與衰退,也經歷了股市的起起落落,《理財周刊》適時地提供正確的投資資訊與趨勢給讀者,希冀讀者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邁向第12年,我們更要以實際的行動來落實《理財周刊》的理念,在11周年慶酒會現場啟動後,我們要開始走進校園,推動「理財向下扎根,全台走透透」的長期活動。讓青年學子在學術領域、學習基礎理論之外,也能提早和社會接軌,強化實務操作。這次活動我們邀請到最優秀的講師群,有知名的企業家,也有具備豐富投資經驗的證券分析師、投資理財達人,他們將深入校園,和同學們做最近距離的分享。

現在國際情勢多變,面對未來景氣,大家人心惶惶,更是增加知識與常識的最佳時刻,多讀一本《理財周刊》,就對理財多一分把握。愈是不景氣,愈要看《理財周刊》。贏家不一定每次都能完美演出,也不是每次都能成功,但會不斷進步,一次比一次更好,這對贏家來說才有意義。雖然我們現在不是全台灣發行量最大的雜誌,但是我們勇於面對改變,讓我們每一次都能精彩演出。面對改變,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改變自己面對變化的方式。

11歲了,《理財周刊》又不一樣了,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們的改變,也繼續在未來給予我們肯定與支持。

※理財周刊578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報導>6000億人民幣大商機

◎全球理財觀>是否倒債 希臘面臨抉擇

◎周年慶特別企畫>11年有成 打造台灣成為「幸福理財島」

◎理財生活通>終結連九貶 新台幣反貶為升操盤術

◎基金風向球>黃金具中長線投資價值 回檔找買點

◎保險指南>因應退休 增額保單大變身

◎新股報導>達邁10月掛牌 今年EPS挑戰新高

◎本周關鍵強股>十一效應 電子通路、IC設計強出頭

◎權證贏家>費半指數強彈 半導體股大行情啟動

◎能量論台股>台股底部未成 多頭仍須等待

◎百萬上億投資術>跌深反彈操作勿亂搶 選股掌握三原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78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13)第14篇 / 共20篇下一篇(15)  最後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