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聲廣播公司-

100年03月份  第550期之五

馬凱:停滯性通膨夢魘再現?

在一切經濟災難中,「停滯性通膨」恐怕找不到敵手。在它出現之前,停滯與通膨有如地球的南北兩極,一個極冷,一個極熱,永遠不會同時發生。但極冷的停滯代表經濟發展頓挫乃至負成長,會造成嚴重的失業,令許多家庭衣食難周。而極熱的通膨,則意味經濟過度熱絡、資源不敷使用、勞動短缺,因而百物騰貴,同樣讓弱勢者生活發生困難。這兩者都已如此可怕,試想當停滯與通膨一時並至,嚴重的失業又伴隨著百物齊漲同行,那個景象又何等可怖!

在1973年之前,連經濟學教科書都找不出「停滯性通膨」這個嚇人的名詞。由於「產油國家組織」(OPEC)成功完成市場的壟斷,令石油價格一夕之間大漲,世界各國都因高油價帶動能源、石化成本升高而陷入嚴重通貨膨脹之中。

但這種成本推高的通貨膨脹,並未伴隨需求之同步擴張,而是生產與需求隨生產成本跳升而萎縮,因而經濟停滯、失業大增,使經濟衰退與通膨同時出現,而創造出停滯性通膨此一可怕名詞。

幸好在第一次能源危機之後,類似情況並未持續發生,停滯性通膨的夢魘也早已隱沒不見。但近來石油價格又自金融海嘯之後的低點快速竄升,不旋踵又突破每桶1百美元,於是憂心忡忡的專家們乃警告,如果油價達到每桶135美元,全球會再度陷入停滯性通膨之中。

不過,這次的警告可能太過敏感了一點。今日的世界與1973年已大不相同,要出現同樣的危機恐怕十分不易。

首先,油價儘管突破1百美元,可能趨近135美元,但即使如此,比諸2008年的147美元仍屬小巫,彼時未見停滯性通膨,何以如今就會?其次,30餘年來,美元已大貶特貶,今日的135美元遠不能與1973年的油價相比,又豈足引發噩夢再來?第三,1973年OPEC甫整合成功,售油暴利全歸幾個中東國家掌控,它們又不知如何大事揮霍,乃將巨額國際資金凍結起來,這是需求萎縮的主因。今日產油國大為分散,油元的使用也遠為靈活,其衝擊自不可同日而語。最後,全球經濟首強的美國,由於資金向外流瀉,即使油價升高,猶見兀自面對通貨緊縮的威脅,與之談通膨,有如夏蟲之語冰;若真有微幅通膨,對美國經濟反會如強心劑,可加速復甦腳步,進而帶動全球進口的繁興。

通膨,或在眼前,但不見「停滯性」高掛其上。

※理財周刊550期更多精采文章:

封面故事>賺上雲端

封面故事>雲端風暴來襲 指數上看9000點 封面故事>雲端2.85兆商機 末端產品爭主導 封面故事>電信業積極登上雲端 大手筆投資 發行人語>趕打卡與等打卡 財金觀察>停滯性通膨夢魘再現? 林建甫專欄>人頭規避稅負 愈來愈難 國際債市>地緣風險vs.通膨隱憂 債市波動拉高 本周關鍵強股>陸資買超標的 中概內需、中小型電子 贏家祕笈>大盤暫守住 搶反彈資金比重宜低於50% 基金風向球>油價飆高 能源基金投資策略剖析 理財名人堂>賴淑惠:愈施捨愈有錢 理財學院>資金保護大法-搭配市場消息解讀 理財教室>賣短不見得比賣長好 特別企畫>329房市攻略 打房後該買或該賣?

特別企畫>新北市熱區 新莊、林口建商「駭」到低點 特別企畫>高雄建商傻眼 房市由熱轉冷變觀望 特別企畫>大台中新案不多 新成屋成為市場主流 產業追蹤>iPad 2訂單2700億 台廠供應鏈分食

能量論台股>買訊不變量能不足 台股震盪構築底部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理財周刊》550 期
或訂閱理財周刊電子版


第一篇  上一篇(10)第11篇 / 共30篇下一篇(12)  最後一篇